首页

女王的人形马桶

时间:2025-05-29 18:27:33 作者:揭秘中国首次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:探什么?怎么去?有何难? 浏览量:43464

  中新网西昌5月29日电 题:揭秘中国首次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:探什么?怎么去?有何难?

  记者 马帅莎

  5月29日,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天问二号探测器。这是中国首次实施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,也是继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之后,中国再次实施行星际探测任务。

天问二号任务发射圆满成功。白国龙 摄

  天问二号任务将完成哪些目标?探测器如何飞往小行星?与探月、探火相比,此次任务有何新难点?工程有关专家日前接受媒体采访作出解读。

  探什么?

  根据规划,天问二号任务将通过一次发射,完成多项任务,包括对小行星2016HO3进行探测、取样并返回地球,此后再对主带彗星311P开展科学探测。

  工程目标方面,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陈春亮表示,希望实现小行星采样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,并为小行星起源及演化等前沿科学研究提供探测数据和珍贵样品。

  科学目标方面,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韩思远表示,天问二号探测器搭载了11台科学载荷,将对目标天体的地貌、物质组分、内部结构、可能存在的喷发物以及轨道力学等方面开展研究。

  “在取得小行星样品后,我们还将对样品物理特性、化学与矿物成分、同位素组成和结构构造等方面开展研究测定。”韩思远说,我们希望通过天问二号任务实施,能够在这两类小天体的认知、起源、演化等方面取得科学研究突破。

  怎么去?

  据了解,天问二号任务整个飞行过程复杂且精细,共包含13个飞行阶段,设计任务周期长达10年左右。

  其中,小行星2016HO3采样返回任务共分9个阶段。完成发射后,天问二号探测器进入小行星转移段。随后探测器依次进入小行星接近段、交会段、近距探测段,并在近距探测段“边飞边探、逐步逼近”,对小行星开展悬停、主动绕飞等探测,确定采样区后进入采样段。

  完成采样任务后,探测器将经历返回等待段、返回转移段,并在返回转移段接近地球,返回舱与主探测器分离,之后独自进入再入回收段,预计于2027年底着陆地球并完成回收。此后,主探测器继续飞行,前往主带彗星311P,开展后续探测任务。

  有何难?

  此前中国已成功实施天问一号任务,实现了火星“绕、着、巡”探测,但天问二号任务主要针对小行星和主带彗星开展探测活动,探测目标不同,也带来新的技术难题。

  一方面,科学家目前对于小行星2016HO3的自转速度、表面状态等具体情况尚存一定不确定性,这为天问二号任务带来艰巨又复杂的挑战。韩思远表示,对此,工程将采用“边飞边探边决策”的策略,以应对目标天体特性不确定等难题。

  另一方面,不同于月球采样和火星着陆,小行星附着与采样是在弱引力条件下进行。韩思远指出,根据目前的观测数据判断,小行星2016HO3的平均直径约41米,几乎处于零重力环境,加之小行星处于高速自转状态,探测器需在这种复杂条件下,在有限时间内完成稳定附着及采样,任务难度巨大。

  此外,天问二号任务距离跨度大也为其增添挑战。完成小行星采样任务后,天问二号主探测器还将与返回舱分离,花数年时间飞往主带彗星311P。小行星2016HO3距离地球约1800万至4600万公里,主带彗星311P距离地球约1.5亿至5亿公里。韩思远称,距离地球远、多目标探测、任务周期长,对轨道设计、能源管理、智能控制以及探测器工作状态的长寿命、高可靠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要求。

  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单忠德表示,国家航天局牵头实施天问二号任务,推动星际探测征程接续前进,迈出了深空探测的新一步。任务实施周期长,风险难度大,工程全线攻坚克难,协同攻关,确保了发射任务圆满成功。期待天问二号按计划完成各项探测任务,取得更多原创科学成果,揭开更多宇宙奥秘,增进人类认知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田径亚洲冠军领跑 2024年广西“和美乡村健康跑”在永福开赛

请选择自驾或乘车出行的中国同胞增强安全意识,遵守交通规则,避免超速行驶、疲劳驾驶和酒后驾车。近期,有中国公民在开车经过乌苏里斯克时,因车胎被扎,被迫停车换胎,期间车内财物及证件被不法分子盗取。请提高警惕,中途停车时注意防范行迹可疑人士。

(经济观察)中国多省开年聚焦民营经济发展

谈及未来,邓善杏表示,在中国的求学经历更加坚定了她从医的决心。目前她正在努力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,并计划报考博士研究生,将来行医济世,延续医者仁心,成为马中医疗交流的桥梁。(完)

奇葩说6

陈彪介绍,与此同时,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仍然存在生态环保力度不足、企业竞争能力不强、产业关联度不高等问题,且现行盐湖领域地方性法规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相适应,无法有效促进盐湖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
【杭州亚运会】中国女篮晋级决赛 李梦赛后回应入选WNBA最佳新秀阵容

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4月8日在北京冬奥会、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:要充分挖掘利用北京冬奥文化资源,坚定文化自信,更加自信从容传播中国声音、讲好中国故事。

东西问丨吴静:雕塑艺术如何成为中法文化交融的“使者”?

北京8月15日电 新德里消息:印度北部喜马偕尔邦首席部长苏克温德·辛格·苏库当地时间14日晚表示,在过去24小时里,暴雨引发的洪涝和山体滑坡等灾害已造成该邦超50人死亡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